夜读|中年好学艺
“光头”发了几篇习作给我看,谦虚地要我提点意见。他说,从现在开始,他要学着写作了。
(相关资料图)
这个五十好几、长我几岁的“油腻”中年,居然写出了清新脱俗的文字,让我颇为惊讶。有一篇写的是他对妹妹的怀念,读来让人泪目。
他的妹妹,是我的高中同学、文友和挚友。
年轻时代,我每次回南京探亲,她总会带着闺蜜从县城来村里看我。我们一起看过秦淮日落,也幻想过几个同学的旅行。她的父亲在山东度过一段时间,后来举家回到故乡。她经常和我说起关于那个海滨城市的故事。在酸甜苦辣的成长岁月里,她和哥哥感情很深,哥哥对她的保护也非常到位。但人生无常,她离开人世一晃已经26年了。
我本来和“光头”并无交往,因了这份共同的悲戚,我们渐渐走近。他经常给我的散文点赞,也和我交流过对于文学和人生的看法。
“光头”在文章中附着的老照片,让我心有戚戚。这个世上,能配得上人生悲苦的,也许只有沉积于心的文字了。我们在平凡的世界里有无数的思念,这些思念可以揉碎,可以连接,可以穿插,可以压实,可以盛放,以应对每时每刻的心跳。但是思念本身不会成为思念以外的东西,不会因为思念,窗前就有了一棵树;也不会因为有了思念,就会有了共鸣。可是,有了文字,就不一样了。
“光头”是一位企业干部,平日里很忙。他说,他并没有正经八百地从事过写作,一把年龄转入写作的大门,是一个全新的开始。
人说“中年不学艺”。其实,中年可以学艺。
我一直有一个梦想,当某一天逃脱“上班岁月如飞刀”的活法后,去“石都”福州,拜师学雕刻。我的石友中有雕刻师,我连拜师的对象都想好了。我在出产寿山石的福州和出产昌化石的浙江昌化,都见过年龄挺大的人拜人为师。更有中年人一朝不爽,离开职场,自学雕刻,渐成气候的。
人到中年,或许少了些青葱少年的机敏和单纯。郭靖也好,王宝强也罢,练武都自年少。这个年纪,可以挥霍很多资源。但中年人就不一样了,上有老下有小,本就杂事缠身,再要遇上霸道上司,还能剩下几许心情学东西?再说,要是郭靖在又老又笨之际才遇上江南七怪,八成面试都过不了。
然而不必灰心,中年和少年相比,在阅历的储备上,在视野的开拓上,自有优势。在学艺的“动能”上,也大不一样。
中年时分,站在山岗上,可以望见老年时的“远山”。如果年轻时因种种原因,没有赶上学艺的“班车”,而中年时又惯于按部就班,那么到了老年时,很容易被一份骨感的难题击中。
我无数次听那些满头白发的人感叹:要是当年好好学一门技艺就好了。但是时间不会宽恕这种失落。尽管“朝闻道夕死可矣”,老年学艺当然没人拦着,但假如中年时就已经逐步体味到暮色苍茫的苦涩,体味到一份永远不能消解的遗憾,何不从中年就开始拯救?
我的老友雁翔最近便在备战造价师考试。多年前,他已经相继拿下一二级建造师资格。他和我一样,两鬓斑白,心怀危机感。他这份在同龄人中少见的苦心孤诣,令我钦佩。我也见过同为中年人的老同事,新近学了篆刻,自得地发在朋友圈。
中年人愿意学的东西,有实用主义的,也有非实用主义的。无论如何,一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爱好,和一份可以凭之重新打量人生脉络的长技,都让人怦然心动、欲罢不能。